"明镜亦非台"的意思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3 03:12:10
其它的几句都懂,只是这句有点不明白.“明镜亦非台”难道古代的镜子是有台的吗?那“心如明镜台”呢?请高人指点一下。我不要典故,只要这句的解释和古镜的说明。
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,是这样的.像我们现代,明镜就是指镜子,但古代的明镜怎么会说到台呢.我不明白,所以我想要弄懂.这样才能更方便理解这两句话.“明镜亦非台”和“心如明镜台”的真正意思。

这句话是与“身是菩提树,心若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 ”对答,你只所以不理解这句话我觉得你很有可能把“明镜”和“台”当成了两种东西,其实“菩提树”是一种树,“明镜台”是镜台。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?”说的意思与《心经》上的“无挂碍”意思一样,都是在讲“诸法空相”的道理。

就是这个意思。慧能不识字,更不会把玩文笔。这里用的也是浅白的文字。

慧能作的著名一偈,是将自己的意思请一读书僧代作的,弘忍来到,见到偈子,便知慧能已经开悟,传以衣钵信物,慧能於是立即出发,到广东一带传教去了。后来终使江南禅法大盛,六祖慧能的名字也在世间盛传起来。

---
补充:
“明镜亦非台”指的是“明镜”和“台”都不存在。是一空绝对的空无思想。表达了慧能“空性”的境界已经非常之高,所以,弘忍认定知慧能已经开悟。我们不理解这句话,也许恰恰就是没完全开悟的原因。但可能已经达到了神秀的思想境界。

“心如明镜台”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的思想境界,其知书达理,学问很高,但还没完全开悟,因此才说“心”如“明镜”一样。这也是弘忍判断神秀不如慧能的原因。

‘明镜亦非台’:你说心如明镜台,其实根本没有个台,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,所谓‘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’,怎么还要有个台呢?